印尼最近給電商圈扔了個新政策——PMK-37/2025稅收新規(guī),里面的核心就一條:
電商平臺(比如Shopee、Tokopedia)得從賣家收入里代扣0.5%的所得稅。
這規(guī)矩7月時候出,10月就要全面生效,不管是本土賣家還是跨境商家,都得趕緊適應(yīng)。
看不懂,新規(guī)到底講什么?
以前印尼電商基本不用繳所得稅,現(xiàn)在不一樣了:
平臺要替賣家扣錢,按總收入的0.5%繳給當?shù)囟悇?wù)局;
年營業(yè)額≤5億印尼盾(約22萬人民幣)的賣家能豁免,但超48億(約210萬人民幣)就得補稅,跨境賣家大多躲不過;
手機充值卡、黃金首飾這些品類免稅,其他商品基本都得繳。
低價商品最受傷,訂單可能跑不少
出海賣家尤其得注意,
有人算了一筆賬,3C產(chǎn)品、服裝這些低價貨(均價5-10美元)利潤薄,0.5%的稅看起來不多,
實則可能要占了利潤的一半以上,還得承擔匯率波動,基本等于白做。
想漲價?印尼買家對價格特別敏感,漲了可能就跑去買本土品牌或免稅的充值卡了,訂單流失率估計得升15%。
線上線下稅負拉平
以前線下商戶繳10%的增值稅,電商賣家免稅,
以后電商實際稅負(所得稅+增值稅)跟線下差不多。
更關(guān)鍵的是,平臺得把所有交易數(shù)據(jù)(買家信息、賣了啥)報給當?shù)叵嚓P(guān)部門,
印尼估計,這能讓年稅收多1.2萬億印尼盾(約5.3億人民幣)。
印尼清關(guān)更復(fù)雜了
跨境商品得跟平臺交易流水號對上,不然不讓進。
中小賣家沒專業(yè)團隊處理這些,清關(guān)時間可能多2-3天,錯過促銷期很常見。